“心结终于解开啦!这下我即便去世也能安心闭眼啦!”
1985 年,于许世友八十岁大寿的宴席之上,身为大寿星的许世友,蓦地高声道出这样一句话。在此之前,他始终在与老友邓小平进行交谈,那么,两人究竟交谈了些什么,才能够促使战功卓著的许世友,发出这般感慨呢?
实际上,这得追溯到几十年前,当时许世友将军还在领兵作战的时期。那个时候的许世友,性情十分执拗,讲话向来是直截了当,压根就不屑于所谓的说话技巧。在他的观念里,想表达什么就说什么,何必去弄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呢。
要是对许世友这直肠子性格有所了解,那还好;倘若不了解他的这种性格,与他一同共事的话,矛盾自然就会时常产生。
彼时,于抗日军政大学的某次会议当中,向来说话直爽的许世友,在众人面前与林彪发生了争执,二人皆不愿咽下那口怨气,意见相左的他们,最终争得那模样,简直是脸红脖粗,好不激烈。
尽管他俩在军队里都拥有颇高的威望,然而,在部队那严谨的铁纪律面前,他们最终只得作罢,落得个表面上的“和睦”。即便如此,许世友偏偏对此难以释怀,满心满眼都只想着要争个是非曲直,最终,竟然硬生生地把自己气进了医院。
就因为这一桩事,许世友与林彪之间的矛盾,在部队当中传得那叫一个沸沸扬扬。为了能安抚许世友的情绪,毛泽东特意将众人屏蔽在外,与许世友展开了一场私下的交谈。甚至还公开表明,绝不允许任何人再去刁难许世友同志。
此番举动过后,许世友内心的怒气着实消散了许多,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依然秉持着自己并无过错的念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逐渐在他心中变成了一个难以释怀的心结。
在他八十岁的这一天,与邓小平进行私下交流时,许世友又一次主动提及了那件事。随后,他从老友那里得到了一句发自内心且极为真切的话:“你在这件事上并没有过错。”至此,许世友内心深处长久以来困扰着他的郁结,终于得以解开。
许世友为何愿意将自己内心深处毫无保留地展现给邓小平呢?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战场相识,过命的交情】
1906 年在湖北黄麻这片土地上,许世友呱呱坠地。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命运似乎就未曾眷顾过他,不曾有过一天能尽情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光,每日只要能勉强填饱肚子,那便已是极为不错的了。
为给孩子找寻一条生路,父母狠下心,把年仅八岁的许世友送到了家附近的少林寺去学习武艺。如此一来,许世友便不用再忍受吃不饱饭的痛苦,也不会被饿死了。
进山便捷而出山艰,于少林寺修习武艺竟长达整整八年之久,直至 16 岁那年,许世友方才得以出山。
出山后的许世友呀,虽身怀一身出众的武艺,却找不到可以施展的地方,整日里都在与那土地相互为伴。直至红军队伍踏进了他的家乡,他这才恍然醒悟,自己所学到的这一身本领,正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在那儿等着自己去施展呢。
1927 年 8 月间,在得到家人的认可后,许世友投身于家乡的农民义勇队,成为了队伍里的一员。不久之后,凭借着过人的勇武,许世友被众人推举为义勇队队长,肩负起引领大家向前进步的重要使命。
成为义勇队队长之后,许世友当下便做出决定,带领着农民义勇队的众人,投身到红军队伍之中。说干就干,很快在许世友的大力联络下,他们那支农民义勇队顺利地被改编纳入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
如愿地加入了红军,许世友所具备的一身武艺终于有了能够施展的地方。在那个时候,他凭借着那股子极为强烈的狠劲,毫不退缩地猛打猛冲,最终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突击队长。
1933 年 11 月,红军遭逢蒋介石派出的六路兵马实施集中围剿。彼时,许世友刚刚被擢升为红九军副军长,同时兼任二十五师师长。在此次围剿行动里,他率领着仅存的预备队,猛地抄起大刀,与气势汹汹的刘湘川军展开了一场极为焦灼的白刃战。最终,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指挥,一举将敌军击退。
战斗宣告结束之后,许世友犹如神助般一战成名,在军队当中逐步树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威望。
七七事变过后,国共两党达成了相应协议,红军被改编成为了八路军,奔赴华北展开作战行动。邓小平同志在那之后不久,便被任命为 129 师的政委,肩负起了重大的责任。
那时,他俩没能见上面,原因是许世友正在抗日军政大学读书,也就是文章开头所提及的那个时间段。而在邓小平在前线指挥作战之际,许世友却在军政大学里担任着所谓的校务部部长这一职务。
眼见着国内的局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起来,许世友到底还是没能忍住。他成天都在后方从事文职工作,可对于向来骁勇善战的他而言,这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折磨。基于此,许世友一直在不停地向中央请求命令,一心想要把自己调到前线去。
1939 年 1 月,在许世友持之以恒地请求之下,中央作出了任命他为八路军 129 师 386 旅副旅长的决定。随后,他便跟随刘邓二人,奔赴冀南地区,去驱逐当地的日伪势力。
次月,许世友投身到了 386 旅的首战之中。那次战斗的关键任务,是预先在河北邱县设伏,一举歼灭日军。而担当此次战斗重任的许世友,最终没有辜负期望,顺利歼灭了 200 多名日军,还缴获了大量装备。这场战斗最终甚至成为了平原伏击战中的典范之一。
这份关于香固城战斗的报告,迅速抵达了邓小平那里。当他看到报告中那令人震惊的数字时,邓小平不由感慨道:“许将军着实厉害啊!刚到 385 旅,便打出了如此漂亮的一仗!”
至此,邓小平与许世友,这两人终于有了实实在在的交集,随着彼此日渐熟悉,他们之间的友情也在逐步升温。
然而,在 1940 年 9 月这个时间节点,全国抗战的形势出现了突发的变化。许世友被中央委派担任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的第三旅旅长。在此之前,相识仅仅两年的两人就此分别。而之后,身处不同战区的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
在战场中结识的战友情,绝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变淡。两人之间那深厚的友谊,绝大部分都源于对彼此的信任以及看好。
【二、不负好友,再创佳绩】
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军队持续对我国边境进行侵扰,并且多次实施具有实质性的挑衅举动,公然踏入我国领土范围,这对我国领土的完整性以及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当时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提出,应当运用武力来遏制越军那猖狂的行为,此提议一经提出,便获得了批准。
在那个时候呀,大家都在纷纷猜测,到底是刘伯承呢,还是粟裕,会被委以此次重任呢。然而,邓小平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为惊讶的决定,那就是由许世友来担任战场的总指挥。
邓小平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有诸多方面,最为首要的当属作战勇猛的许世友,他毫无疑问是在这场“农夫与蛇”般的战斗中,能够率领队伍展现出中国气势的绝佳人选;其次,许世友当时正担任着广州军区总司令一职,在云南边境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使得他在这场战争中具备了很大的优势。
当许世友得知邓小平将这般重要的任务交付到自己手中时,他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接着兴奋地宣称自己必定会不遗余力,打出一场辉煌的胜仗,打出中国绝不容他人侵犯的那股豪迈气势!
尽管许世友已然年近七十,然而那股气势依然未曾衰减,于他的指挥之下,敌军屡屡战败,持续后撤,承受了极为惨痛的代价。
1979 年 2 月往后,喜讯接连不断地传来。为了能够一举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许世友尽管已经取得了接连的胜利,但他依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大意。事实正如他所料,情况很快发生了转变。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敌军仿佛总是能够预先察觉到我军的行动。就在许世友准备指挥北集团军向高平发起进攻的时候,敌军竟然提前从高平撤离了。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军部队扑了个空,许世友这才发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儿,赶忙调整作战策略,把大部队给撤回了,接着派出先遣部队,悄悄地去搜寻敌军的下落。
当时的局势极为紧张,敌方处于明处,我方则隐匿暗处。倘若没有相应的应对之策,敌军极有可能会扭转当下的局势。正因如此,我方绝对不能给敌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在夜间展开行动啦!要像撒开渔网一样去清缴那些敌人呢!
显然,敌军并未对许世友造成困扰,到了次日,许世友便提出了战斗策略。
在接下来的这两天两夜里,依据许世友所制定的策略,战士们把分散在各个不同地点的敌军,逐个地予以击破,并且顺利地歼灭了地方的武装力量以及越军的 234 团,一举将长白山的制高点给拿下了。
3 月 17 日,历经一个月之久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宣告结束,中国军队胜利归来,许世友成功地树立起了自己的威名,获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这一场战事,乃是许世友生命历程里的最后一场战事,而这一场战事,也已然化作他们那深厚友谊的见证。
1985 年 1 月,邓小平于即将南下视察之际,特地叮嘱助理去购置一瓶茅台酒,并让其带在身旁。助理接到这一嘱托后,心中满是疑惑,为何要带上一瓶美酒呢?莫非是在视察的路途之中要举行庆祝活动?
事实并非如此呀,那瓶茅台酒原本是打算送给自己的老友的呢。这次南下进行视察,在邓小平的心中,最为期盼的事情就是能够与老友许世友见上一面啦。他心里想着先瞒着老友,给老友来个惊喜呢,所以邓小平特意没有直接把自己要南巡且途径南京的消息告诉许世友,而是先告知了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
未曾预料到,韩培信在接收到消息后,即刻前往了许世友的住宅,向小平同志告知了要来探望他的消息。
许世友得知此事后,内心极为激动。要知道,他们已经有好几年未曾见过面了,如今老战友即将到来,他无论怎样都一定要去迎接。
得知许世友要前往车站迎接,韩培信深知许世友那执拗的性子,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最终只得将此事告知了邓小平。邓小平回复道:“不行啊,他年纪还小呢,而且身体也不如我好呀。你告诉他,我会亲自去的,让他不用来接我了。”
韩培信把邓小平所说的话,一字不差地转达给了许世友,如此一来,便打消了许世友的那个念头。
1985 年 2 月 1 日清晨,许世友麻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着装,满心期待着老友邓小平的莅临。
这两人已有数年未曾相见,可彼此心中都满是兴奋之情。
许世友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着,终于盼来了邓小平的车。车子还没停稳当,许世友便快步疾走迎了过去。车门甫一打开,两人便立刻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周围蜂拥而至的记者,用相机将两人紧紧相拥的这一场景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彼时,恰巧遇上许世友的八十大寿,在当日下午,邓小平坚定地要请许世友用餐,以此当作为他庆贺八十岁大寿。
许世友并未拒绝,于下午的宴席之中,邓小平将特意携来的那瓶茅台酒取出,说道:“‘酒神司令’呀,你来尝尝我这有着八十年历史的茅台佳酿吧!”
两人端起酒杯,畅快地交谈着,兴致达到最高点的时候,特意把服务员叫了过来,让其为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彼时的那两人,压根儿不曾料到,此次的相见竟然会成为他们二人的最终一面。
1985 年 10 月 22 日,关于许世友逝世的消息传至北京。邓小平同志听闻后,顿时泪流满面,悲痛之情难以抑制,不停痛哭。
从抽屉里缓缓拿出那张两人的合影,邓小平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那个既是战友又是朋友、有着“怪脾气”的人,终究还是敌不过病魔的肆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
